首页  部门概况  理论学习  服务指南  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最新消息: · “头雁”亮相丰收节 展示“津”秋好“丰”景         · 天津市乡土文化能人培训专题(农文旅融合)高素质农民培育班工作方案         · 退学决定书         · 天津市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 “头雁”项目正式启动         · 津云报道天津市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开班         · 津沽三农公众号报道天津市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开班         · 天津广播电视台报道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我校开班         · 津农精彩 | “头雁”领航齐振翅 联农带农促振兴——天津市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圆满结业         · 2025年天津农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简章         · 头雁兴农公众号报道洪水无情“头雁”有爱——天津“头雁”学员爱心驰援蓟州受灾村   
通知公告
文件下载
· 天津市乡土文化能人培训专题(农文...
· 退学决定书
· 2025年天津农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 2025年“天津市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
· 关于拟推荐2025年天津市继续教育教...
· 2025年“天津市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
· 2024年天津农学院成人高考录取名册...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正文

天津市乡土文化能人培训专题(农文旅融合)高素质农民培育班工作方案
2025-09-2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我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有关部署。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关于印发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和《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修订)》的通知农社综函202515号)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印发2025年天津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津农委计财〔202533号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实际,制定项目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培养“政策贯通力、产业运营力、创新实践力”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打造60名农文旅融合产业带头人,以文化动能撬动产业升级,为构建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示范区提供人才支撑,助力天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培育任务

优先遴选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青年等60人,广泛普及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培育学员市场化运营思维与品牌塑造能力,培养一批农文旅融合型产业带头人。

三、培训时间、地点

培训时间:10月13日--10月24日(共12天)

培训地点:天津农学院蓟州校区(蓟州区五百户镇青池一村东侧)

、组织实施

(一)招生对象

由天津市各涉农区推荐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农村领域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返乡人员,可以是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青年等,覆盖休闲农业、民宿运营、非遗传承等领域,且从事农文旅相关产业≥2年,具有示范带动意愿,年龄≤55周岁(特殊人才可放宽)。

(二)培训内容

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三类,共计100学时。本次培训聚焦“政策贯通力、产业运营力、创新实践力”三维能力提升,致力于实现“政策解码与应用转化、农文旅融合模式创新、在地资源转化实践、长效协同机制构建”四大核心目标。

1、综合素质10学时

开学第一课(2学时)+土地政策解读(4学时)+乡土文化能人培育政策解读(4学时)

2、专业技能78学时

实践教学48学时:市内5天、北京1天

课堂教学30学时:线下课3天24学时+线上6学时

3、能力拓展12学时

线上6学时+交流观摩2学时+数字化营销实战4学时

(三)培育模式

采用“线下+线上”融合培训的方式。线下进行课堂教学、实训实践和现场操作指导;线上利用云上智农学习平台,提供补充学习资料和交流互动的机会。

、进度安排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25年8月至9月)

结合实际,编制天津农学院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5年10月至12月)

1、2025年10月上旬推荐遴选学员;

2、10月中下旬开展为期12天的培训;

3、11月至12月,开展2次跟踪服务。

(三)总结阶段(2025年12月)

培训档案收集归档工作、项目验收、撰写总结等。

六、预期成效

(一)学员综合素质能力明显提升

参训学员产业视野得到了开拓,解锁非遗活化、民宿IP、红色研学等前沿业态;经营理念得到了创新,突破“农耕即生产”传统思维,确立“乡土元素时尚化表达” 理念,以市场化运营重构农文旅价值链、推动产业效益提升。学员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人才培育达标率100%

60名学员全员通过考核,掌握农文旅融合三大核心能力(政策申报、民宿运营、数字化营销),获颁市农委监制、天津农学院认证的结业证书。

(三)产业实效转化

产出20+份农文旅路演方案,学员剪辑视频作品30+份,学员抖音号平均播放量提升100%。

(四)长效机制构建

建立“天津农文旅产业发展”人才库,提供持续技术帮扶与资源对接。

七、创新点

(一)“双轨制”实训体系

跨省对标:北京民宿经济变现场地实训嫁接京津冀协同资源。

本土深耕:蓟州西井峪村、静海春光农场等多个天津基地开展场地实训、跟岗见习。

(二)创新红色基因与乡土文化融合

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课程内核,一方面通过“红色课堂观影”“中河头村现代农文旅研学”强化文化认同,打造“文旅+思政”特色课程;另一方面,邀请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专家开设“乡村能人人格魅力塑造”课程,提升学员运用乡土叙事传播正能量的能力。

(三)商业闭环设计

组织学员现场进行商业路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员方案经农场主、资深企业多轮打磨,有效推动项目落地发展。

、资金使用

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农文旅融合)资金为36万元。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不与其他项目相互贯通实施、整合使用,不列支招投标费用、审计费用和第三方评估费用等应从“三公”经费支出的其他费用。资金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的需求摸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交流观摩、跟踪服务和总结评价等培育环节必需费用和验收费用,预算明细如下:

支出类别

单价(元)

计算单位

数量

金额(元)

备注

住宿费

160

/天

60人*11天

105600


工作餐

60

/顿

60人*23顿

82800


交通费

2300

/天

2辆*12天

55200


材料费

40

60

2400


会议室

2000

8

16000


考察点

3000

12

36000


宣传制作费

6000

1

6000


师资费

3000

9

27000


其他费用

29000

1

29000

线上学习、人员劳务等

合计

360000


九、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由市农业农村委牵头,市农村中心、天津农学院等单位协同参与的专项工作组,明确各方职责,统筹协调培训资源、场地、师资等要素,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经费保障,规范资金使用: 严格规范资金使用范围,确保培训、实训、教材、师资、跟踪服务等关键环节投入到位。

(三)优化师资配置,保障教学质量: 组建由高校农文旅专家、非遗传承人、乡村运营能手、优秀企业家等构成的多元化师资库。建立师资准入和动态评估机制,确保授课内容前沿、实用、接地气。

(四)完善管理机制,严格过程监督: 制定详细的班级管理、学员考勤、安全预案等制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教学秩序与培训质量。建立培训档案,实施全程跟踪。

(五)建立长效机制,注重成果转化: 搭建学员交流合作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等后续服务。建立优秀学员案例库和成果展示机制,宣传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培训成果在农文旅融合实践中落地生根。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继续教育学院-2014   地址:西青区津静路22号  办公室电话:23792393